明代沐氏家族为何可以镇守云南近三个世纪?
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的七个夫人中有一个叫沐剑屏的,她的身份是云南沐王府的小郡主。在《鹿鼎记》中这个云南沐王府还是颇有一番实力的:一度派人混进皇宫刺杀清朝的康熙皇帝,还和天地会的总舵主陈近南讨论过明朝皇室的正统问题。在金庸先生的***中很多帮派都是历史上曾真实存在过的——天地会就是历史上曾真实存在过,陈近南也是实有其人的。至于这个云南沐王府其实也是存在于真实的历史之中的,那么这个沐王府究竟是何来历呢?
沐王府的开山鼻祖是沐英。元至正四年(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定远县,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同乡,与此同时他和朱元璋也有着相似的早年经历——他们都出生于贫寒之家。在沐英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这对母子为了躲避战乱、饥荒只得四处流浪,沐英的母亲就在逃难的路上死了。至正十二年(1352年)八岁的沐英一路流浪到濠州城,这时已起兵的朱元璋在偶然间遇到了流浪至此的沐英,也许是相似的出身经历使朱元璋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把小沐英养在自己身边,从此以后沐英就认朱元璋为义父,认朱元璋的妻子马氏(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为义母,他的名字也一度改为朱英。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这年十二岁的朱英第一次随军出征,不过此战他并未立下战功,更多的时候是随侍在朱元璋身边。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八岁的朱英开始独当一面担当军事要职:朱元璋任命他为帐前都尉,负责镇守镇江(今江苏省镇江市),后来又被提拔为镇守江西广信(今江西上饶)的指挥使。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攻取福建的战役中朱英攻破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分水关,占领崇安(属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又攻破闵溪十八寨,俘虏陈友定部将冯谷保。此战之后朱元璋命朱英恢复沐姓,移师建宁(今福建三明建宁县),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并成功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这一时期的北元***不仅控制着蒙古故地之外,山西、甘肃的扩廓帖木儿;辽东的纳哈出;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仍奉大元正朔,与此同时北元同高丽、畏兀儿等藩属仍保持着政治、经济上的联系。1369年徐达在沈儿峪大破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逃奔和林,明军平定陕甘地区。随后朱元璋的目光开始转向云南地区,事实上这一地区的情况比陕甘要更为复杂:在秦汉之前云南属于中原王朝的化外之地,汉武帝时期将西南夷纳入到版图之中,然而这一地区地形崎岖复杂、民族众多,长期以来一直叛服不定。蜀汉丞相诸葛亮对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取恩威并施、攻心为上的策略才暂时将这一地区平定下来。到了唐代在云南的洱海地区出现了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部族,合称六诏。***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征服了其他五诏,开创了统一的南诏***。南诏统一之后和唐朝的关系几度出现反复波折:公元830年1月2日南诏军队攻破成都,掳掠了五万人。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南诏把战火燃遍唐朝的西南国土,一度成为除吐蕃之外令唐朝头疼的又一大边患。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929年“大长和”国被大天兴国取代,次年大天兴国又被大义宁国所取代,直到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才使云南地区重新恢复相对安定的局面。宋太祖赵匡胤灭后蜀后大理入贡宋朝,宋与大理以大渡河划界而治。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其弟忽必烈率10万大军分兵三路征服了云南的大理***。
蒙古人征服云南后对这里的治理模式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元朝设置了云南行省,但相比其他行省而言:云南行省几乎没下设府县,也就是说云南行省几乎没有深入地方的下级行政机构,那么云南行省是如何进行地方治理的呢?原来元朝中央***几乎不向云南地区委派地方行政官吏,而是任命云南地区原来的地方部族首领治理当地,这种治理模式被称为土司制度。与此同时元朝册封藩王率军镇守云南,以保持对地方土司的威慑。朱元璋驱逐元顺帝时镇守云南的蒙古藩王就是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蒙古在征服大理后并没消灭大理段氏家族,而是封其为世袭大理总管,从而利用段氏的余威治理云南。朱元璋要平定云南就必须打败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以及臣服于他的段氏家族、地方土司等势力。洪武十四年(1381年)农历九月朱元璋终于开始了平定云南的军事行动: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明军在白石江大破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军队,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讯***,明军一鼓作气趁势消灭了段氏割据***,一时间云南土司竞相归附,云南得以平定。
尽管云南得以平定,但朱元璋很快又思考起另一个问题来:云南扼守西南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然而距离内地太过遥远,当地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开发程度较低。云南当地的土司***尽管臣服于明朝,然而在天高皇帝远的状态下实际成为了半割据***,鉴于这一地区复杂的局势有必要委派一位皇帝信得过的重臣镇守于此。朱元璋思前想后觉得沐英是最合适的人选:如果委派其他大臣前去不免使朱元璋担心他们与当地土司勾结渐成割据势力;如果委派自己的子侄的话,试问这些养尊处优的龙子龙孙们谁愿去当时基本还属于蛮荒之地的云南受苦呢?沐英在名分上是朱元璋的义子,但在血缘上与朱氏皇族毕竟不同,由他以藩王之名代天子镇守云南最为合适。沐英为人不苟言笑,但却礼贤下士、待人谦和,与此同时他始终尽忠职守为大明王朝驻边,对朝中事务几乎从不参与,以免触犯忌讳、招人忌惮。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在明朝近300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个家族非常显赫,他不但躲过了朱元璋血洗功臣的腥风血雨,而且在整个明朝时期,地位都非常显赫,这就是沐氏家族。
沐氏家族镇守云南,近300年时间成为明朝在云南边陲的重要支撑点,那么为什么沐氏家族可以镇守云南300年而不受明朝统治者的猜忌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云南需要藩王常年驻守
云南地区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化外之地。虽然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就将西南夷纳入了中央版图,但是由于云南地区山脉广布,地形崎岖,民族众多,因此中原王朝一直无法实际统治这里。
唐朝时期,云南地区的蒙舍部落建立了强大的南诏***,后来南诏***被段氏大理所取代。
等到中原王朝想要再一次统治云南地区时,已经是北宋时期,不过赵匡胤在平定南方诸国后,选择了止步大渡河,放过了大理***。
云南第一次纳入中原版图是在蒙古时期,1253年忽必烈奉蒙哥之命南下大理,消灭大理***,将云南纳入蒙古版图。
不过此时的云南距离蒙古本部太远,因此蒙古***取了分封藩王镇守云南的政策,梁王作为蒙古的藩王世代镇守云南,为了加强中央对云南的统治,忽必烈将大量蒙古人迁入云南地区。
不过虽然进行了一系列加强统治的措施,云南地区距离中原核心区域还是太过遥远。在这样的情况下,元朝不得不在分封梁王的同时,强化地方土司制度,即任命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作为地方长官,中央***不再委派流官进行管理。
一个家族镇守边关长达近三百年,有史以来,只有沐氏家族获此殊荣。
可以让一个家族世袭封疆大吏近三个世纪而不疑,自古以来,也许只有明朝皇帝有此胸襟与气魄。
沐英是云南沐氏的鼻祖,朱元璋的义子。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荡平群雄,为大明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被封西平侯,镇守云南。朱元璋坐稳江山后,面对功臣骄横跋扈,或结党营私,他大开杀戒,功臣王侯几乎屠戮殆尽,唯有沐英不仅独善其身,而且得到重用,子孙世袭西平侯。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与朱元璋的特殊关系,更重要的是来自他的赤胆忠心。据说,太子朱标病逝后,沐英悲伤过度,不久便撒手人寰,朱元璋特许回南京厚葬。
沐英之后,他的子孙始终秉承先祖遗训,忠于大明,镇守云南。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沐氏家族用怀柔的政策,教化百姓,开学校,受农桑,是这个化外之地,得到很大的发展。也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沐氏家族在镇守云南期间,一无大的暴乱,二无外敌的入侵,更无欺压百姓,图谋不轨之事。有如此忠心的家族坐镇云南,保一方平安,哪个皇帝也是求之不得,何来的猜忌与不安!
即使到了明朝末期,大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沐氏家族依然不该初衷,恭迎永历帝入云南。与汉贼吴三桂势不两立,做最后一搏。虽兵败身死,也足以无愧先祖,无愧大明。
沐氏家族子所以能镇守云南近三百年,一是来自历代大明皇帝的信任与胸襟。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他们世代对大明的赤胆忠心。
金庸的武侠***里经常出现云南沐王府的大名,为此查过很多历史资料。明朝自建文帝大力削藩,巩固中央集权,为何沐氏家族可以镇守云南三个世纪?
沐英是濠州定远人(今安徽定远县),家里穷,从小没了父亲,跟着母亲到处躲避战乱,路上母亲也死了。8岁那年,朱元璋在郭子义的军队,遇到了讨饭的沐英,可能同病相怜吧,就收他为义子。
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结婚,妻子是郭子义的义女马姑娘。马姑娘待沐英极好,和亲生儿子没有什么两样。朱元璋让沐英跟着他姓朱,改名朱英,自此,朱英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
明朝大力削藩,巩固中央集权,但沐氏家族可以镇守云南三个世纪是有原因的。
(1)当年跟着朱元璋征天下的名将们,***幻想着功成名就,跟着朱元璋享受***厚禄,只有沐英在建功立业后,愿意留在偏远的云南镇守,为朱元璋做西南屏障。
沐英由朱元璋抚养长大,朱元璋的脾气秉性他比别人了解,沐英的选择也不能排除有远离朝堂避乱的意思。但是沐英的选择无疑使朱元璋非常满意,更加信任他了。
(2)当年同沐英一起征云南的还有傅有德和兰玉,这二位可没有沐英的眼光,在为朱元璋打下天下以后,一并被清洗了,也许他们当时还笑话过沐英选择留在这兔子不拉屎的偏远地区。
沐英18岁的时候朱元璋就让他恢复了本姓——沐,这也可能就是个信号,为了和朱元璋的亲生儿子在分封上有个区分。沐英是聪明人,选择留在云南,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明氏沐氏家族在云南的情况非常特殊,他们世代镇守云南,但是并没有“制度”上的保障,他们不是“云南王”,云南也不是他们家的封地,他们家的有世袭的爵位(黔国公),但明朝的爵位只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并不是土地和人民的实封,大多数的公爵、侯爵都不到封国就任的,沐氏家族的“家长”虽然世代承袭黔国公的爵位,但是他们在云南的实力和地位,来源于每代人都可以成为明朝在云南的武装部队总司令——“镇守云南总兵官”。但是注意,云南总兵并不是世袭的职务,当时云南有大量的世袭职位(各地的土司),但云南总兵不是世袭的,而是朝廷从中央委派的流官。
那么明代的沐氏家族在云南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体制,拥公爵之虚名,处藩封之实地,以总兵流官之名,负世镇土司之实。这么一个奇怪的体制,当然有他奇怪的原因。沐氏家族世代镇守云南,源自沐英,可是沐英在云南干了一辈子,纯属偶然。明军打下云南后不久,就班师回朝,朱元璋鉴于云南的局面还不是太稳定,于是让跟随大军在云南的沐英留下来稳定局面,这只是一种临时安排,在给沐英的诏书里,朱元璋还说“尔其留镇,抚绥平定,当召尔还”。意思是你先在这里安定一下局面,事情搞定了我还是会让你回来的。
显然,朱元璋最开始只是想让沐英在云南弄一段时间,局势稳定了就让他回朝的,但是沐英在云南干得太好了,不但把局势稳定下来了,而且还得到当地的各族首领的拥护,成了云南安定团结的支柱,后来沐英到南京朝见朱元璋,结果云南的蛮夷土司、各地百姓,“无老幼,惟恐其不来也,咸戚然东向”,生怕沐英不能再回云南,等到沐英返回云南时,“蛮夷酋长,越境款迎,军民室家相庆”,显然云南对沐氏已经形成了“依赖”,这让朱元璋不得不让沐英继承镇守云南。
不过,朱元璋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普通人要是在地方上位高权重,还深得民心,估计死期就到了!可是沐英跟朱元璋关系不一般,沐英八岁就跟了朱元璋,收为义子,小时候跟他姓朱,后来才恢复沐姓,从小在朱元璋身边长大,跟亲儿子一样亲,明初兵权大多掌握在军中的元老功臣手上,这些人辈份跟朱元璋一样,他当然不放心,但沐英是养子,有感情,又是他的晚辈,自己在沐英那里是有绝对的权威的,所以沐英掌兵朱元璋是放心的。沐英的儿子沐春成年后按例去军中任职,本来是要先做试职(实习),但朱元璋却说:“是儿也,我家人,非他比,畀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