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厂生产安全的小故事,你有经历过吗?
关于工厂生产安全的小故事,我是有亲身经历的和深刻体会的。尽管故事发生好几年了,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心有余悸。
那是我5年前在一家生产企业工作时发生的事。当时,我分管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公司的主业是生产机械备件,另外有一空闲厂房出租给一家彩印厂,生产纸箱和包装膜。租户的防火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要求,公司应与租户签定《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接受公司的安全监管。我多次找租户负责人沟通,要求签定协议并接受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监管。租户很抵触。虽然勉强签定了协议,但是,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不积极配合。认为我们管得宽,管得严。很是抵触。见此状,我也担心和客户关系闹僵,影响合作关系,也就放松了对他们的标准要求,不那么严抓细抠了。
说实话,租户他们对安全生产工作不是太重视,存在侥幸心理。生产废品随意堆,员工工作时吸烟也不罚。可就是因这小小的烟头,差一点酿成一起大的火灾事故。他们公司有一个员工在工作时吸烟,将烟头随便丟在地面,引燃了地面上的废品,又引燃了码垛的纸箱。顿时,一股浓烟腾起。彩印厂那边传来了嘶声裂肺的救火声。
火情就是命令!闻讯,我立刻组织我们公司的安保人员,提着灭火器,抱着消防水带,奔向着火点进行灭火。由于发现及时,扑救得力,才避免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的发生。
通过这次事故,我深刻体会到,安全生产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施全方位监管。对客户也不能网开一面,失之于宽。再就是,要做到有备无患,不怕一万就 怕万一 ,“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候能起关键作用。当初,我对安保人员进行强化消防训练、演练,不少队员还感到不以为然。通过这次成功扑救的实战检验,队员们都庆幸有了当初的强化训练、演练,才有了临危不惧的勇气和底气!
名人遵守安全规则的事例?
1. 有的名人遵守安全规则。
2. 这是因为名人通常处于公众关注的焦点,他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会更加注重安全规则的遵守。
此外,名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他们也会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3. 例如,有些名人在驾驶时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酒驾,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另外,一些名人在公共场合会佩戴口罩、避免拥挤的人群,以防止传染疾病。
这些事例都表明了名人对安全规则的重视,并且对公众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列宁守纪的故事》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3、《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