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绘可以组什么词?
绘画
[ huì huà ]
基本解释
(动)造型艺术的一种,用色彩、线条把物体形象描绘在纸、布或其他底子上,如油画、水彩画、墨笔画、木炭画。
详细解释
造形艺术的一种。用色彩和线条在纸、布、墙壁或其他平面上绘写事物形象。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艺主书、计、射、御,而博弈、绘画诸工附之。”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就绘画而论,六朝以来,就大受 印度 美术的影响,无所谓国画了。” 沈从文 《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若机会许可他上外国去学艺术,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会成一颗放光的星子。”
彩绘[cǎi huì]
解释:器物上的彩色图画:这次出土的陶器都有朴素的~。
测绘[cè huì]
绘画[huì huà]
解释:造形艺术的一种,用色彩、线条把实在的或想象中的物体形象描绘在纸、布或其他底子上。从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来分,有油画、水彩画、墨笔画、木炭画等。
绘事[huì shì]
解释:关于绘画的事情。
绘声绘色[huì shēng huì sè]
解释: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描绘,绘画,
“绘”,普通话读音为huì。“绘”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会五***绣也。《虞书》曰:山龙华虫作绘。《论语》曰:绘事后素。从糸会声。黄外切”。“绘”的基本含义为画,如绘声绘色;引申含义为古代指彩绣,现指某些图画,如彩绘。
在日常使用中,“绘”常做动词,表示用言辞形容,如绘饰。
绘声绘形 绘景 绘本教学 绘写 绘制
绘摹 绘声写影 绘像 绘画形式语言
绘图板 绘事后素 绘本阅读 绘影图形
绘本 绘图 绘影绘声 绘素 绘图机
绘绚 绘声绘色 绘卷 绘画馆 绘画
西夏文明是怎么发现的?
感谢邀请。
西夏文明是怎么发现的——其实,早就发现了——宋史、元史都有比较详细记载,不然,现在的人们,不可能对西夏了解这么清楚。
如果问近现代如何发现,那楼上的高人说的都对——清朝学者张澍发现了“天佑民安五年岁次甲戌十五日戊子建”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1***2年修机场的***部队,发现了西夏遗址。
但真正的深入研究,还是1***2-2001年,对西夏陵区的考古发掘——这是真正的二次发现。
西夏王陵,位于银川西面的贺兰山下,恢弘且又沧桑。
整个陵区,长10公里,宽约4公里。发现了九座西夏朝王陵,按说还应该有,但不知所踪。 陪葬墓不少,超过250座。还有一些建筑遗址和陶器窑址。
王陵考古证实,其分为四区,与《宋史》记载一致。
现在,一至六号陵的地面遗存保存尚好,可以较清晰看出当初的规模和模样。最好的是三号陵,景区会有车免费送游客前往。
王陵全部坐北朝南。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对西夏葬礼文化的影响。
西夏文明曾经与宋辽并立,史称“宋代三国”。但这个灿烂且辉煌的文明最终在蒙古大军的铁骑下被灰飞烟灭。但他也曾连续六次抵挡住了成吉思汗和其蒙古大军的步伐。而这样一个灿烂的文明却在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在一场大火之中湮没他的文明,并且从不在历史中出现。因为我国拥有记载历史的传统,历史上无论如何新成立的王朝和国家都会为前朝写传记,但在二十四史当中却从来没有西夏的记载,这让人有点匪夷所思,因为这样的经历是极其稀少的,所以西夏文明始终保持着其神秘的面纱。
这样的神秘直到清朝,才开始起了一丝涟漪。清朝著名史学家张澍曾与友人游玩时,在清应寺当中发现一奇怪的亭子,这个亭子四周全被青砖砌封着,而对史学有浓厚兴趣的张澍敏锐地发觉到这其中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强烈要求主持打开砖墙,想要一探究竟,但主持因为古训并未打开,并告诉张澍,打开者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但好奇心已全部占据了张澍的内心,他还是打开了亭子上的封砖。最终发现,当中屹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而这块石碑上刻满了一种类似汉字的方形文字和汉字。而这种方形文字,张澍查遍古籍,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其出处,但这样的挑战使得他对这份文字更加有了兴趣。他在石碑上的汉字看到有一个纪年“天佑民安五年”这样的字样。但在史书上所有皇帝年号都与这个天佑民安对不上。这样,线索又在这里断了。
但他在翻阅《宋史》的时候发现有一句记载:天佑民安元年六月,夏与宋约定绥州附近国界。
而夏和宋、辽是同一时期的三个国家,天佑民安正是西夏国第四位皇帝的年号,石碑反面的神秘文字正式西夏文明的传承,西夏文字,这段消失的文明也就此第一次被世人给翻了出来。
这是最先发现的西夏文明的记载,而后西夏王陵的发掘终是揭开了这个神秘文明的的起源。
1***2年,兰州军区某部战士在贺兰山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地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从此西夏文明才浮现到了人们的眼前。而这座坐落在大漠边陲的***陵墓为研究西夏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宗教及帝王宫廷生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是西夏王国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缩影。从此这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宏伟建筑群吸引着中外无数人来探寻他曾经的辉煌。
1***2年6月,***某部正在宁夏贺兰山下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十几天之后,几个战士在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的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它们当中有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方砖。部队首长看过后,命令战士们立即停止工程挖掘,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来到距离银川市40公里的工程现场,对现场的保护做了必要的安排,同时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墓室中发现了一些武士像等巧夺天工的工笔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精巧的工艺品及方砖等陶制品,方砖之上布满了一个个方块文字及花纹,经过考古人员仔细的研究和测定,认为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考古人员在这里时共发现有高大墓冢的陵墓15座,并按调查顺序进行了首次编号,终于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陵墓。
考古人员对西夏王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研究,共清理了一座帝王陵、四座陪葬墓、四个碑亭及一个献殿遗址。考古工作者对陵区进行了多次全面系统的调查与测绘调查,不断发现新的大小不等的陵墓。发现的陵墓由15座增加到70多座,后又增加到近百座、二百余座,截至1999年共发现帝陵9座、陪葬墓253座,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专家证实,还有一些尚未发现的和由于贺兰山山洪等自然因素而消失的并不在少数,因此其真实数量应当更多。东西5公里,南北10多公里,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如此之大的***陵园在中国实属罕见。在精确的坐标图上,人们还惊奇地发现,九座帝王陵组成一个北斗星图案,陪葬墓也都是按星象布局排列。考古工作者从中发现了一些很珍贵的西夏文物。这些文物中有西夏文字,有反映西夏人游牧生活和市井生活的绘画,有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有“***通宝”、“淳化通宝”、“至道通宝”、“天禧通宝”、“大观通宝”等各个时期的流通钱币,有各类铜器、陶棋子等文物。这当中出土了大量造型独特的石雕和泥塑。这些文物的发现为研究西夏文明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2000年4月 结束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现”评选活动,西夏王陵的调查与发掘以其具有的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