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哈哈哈,民科是科学的起源,是科学的垫基石,任何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都是踩着民科的肩膀登上科学高峰的,民科的不足之处是高深的理论概念知道的甚少,但接地气,不脱离实际,看看吧,有多少发明啊,都是来自民科填补上了生产力上的空白技术,请问,你的科学成就是什么,拿出来亮亮,好高骛远,是科学思维最初的梦想,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有这种梦想的过程,最后在落实到需要的科技创新领域中,落地开花结果,只要对科学有认知力的头脑,都清楚的知道科学成果是如何成熟的
民科也是科学家,民科也可以胜于官科。民科官科的研究方法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思维方式,只是工作环境不同罢了。。。官科百年来认为:经典的光穿过玻璃时速度会变慢,民科认:为光穿过玻璃时速度不变,仍然是真空中光速。因为速度等于波长乘以频率,频率和波长没有变,速度就不变。是光穿过玻璃时,产生散射就是折射,每个半波都折射。有规则的折射都回到光的传播方向,就径直穿过玻璃。宏观路程短但微观路程变长了,速度就显得慢了。光穿过玻璃后回到真空,不折射了就恢复原来真空中速度。事实上光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一直都不变,光是电磁波,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穿过玻璃时,玻璃不是传播介质。没有任何方法改变光速,也就是说不可改变电磁场的传播速度,只能改变方向。。。上面事实又充分说明了,光只能是电磁波,光子是做不到,穿过玻璃时速度慢了,回到真又会变快,恢复真空速度,谁给它力量。官科量子,量子纠缠就是缪论。
简单的说,民科就是不学习却又想搞研究的群体。这个“不学习”,一方面可以指不学习现有中学、大学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以指不学习某个领域的现有学术文献。
从这个角度来说,民科的范围想象中大得多,而且绝非局限于社会低学历群体中——尽管低学历群体出民科的概率比较高。
民科反映了一种科研行为的方式,即在没有做到大量熟悉某领域既有术语及概念体系,没有大量调研某领域现有学术成果的前提下,脱离实际资料仅凭空想就推出一个观点。
一个初中学历的人,在没有学习过《大学物理》的前提下提出电荷不存在,这是民科。 一个高中学历的人,在没有学习过《普通地质学》的前提下提出板块运动不存在,这是民科。
一个本科学历的人,在毕业工作后的几十年里停止学习新的科研成果、文献资料,在对现有学术圈知识结构基本不了解的前提下,用过时的陈旧观点否定板块构造学,这也是民科。
一个博士学历的工程师,虽然在本职工作里取得不俗的成绩,但在对另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相当薄弱的背景下,试图以某条物理定律否定某个体系不适用情形下的地质现象,并发表成正式论文,这照样是民科,连同审稿专家及杂志社编辑全都民科。
这些人学历低吗?不全是。但都做出过民科的事情——这才是最可怕的事。
我不是很想用“反智”形容这个群体,因为杀伤力太强。但除了“反智”,似乎我又找不出更好的词汇。除了“反智”,还有一种奇怪的自卑/自负心态,并由此导致了非常强烈的防御心理。 由于不想学习,但被学术圈上上下下异口同声的说,你错的地方太多,不懂的太多了,还是先去看看书吧,看看新的文献吧,因而引发某种强烈的反弹心理: 你让我学,我偏不学!你算老几?你说我不懂我就不懂啦,你说我错我就错了?
中国人骨子是有点反权威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嘛。几十年前的一场运动又将知识分子按在地上摩擦了好多年,反对臭老九几乎成为社会共识,甚至创造出“学术权威”这样奇怪的字眼。
奇怪,学术上的权威,难道不是资料、证据与理论的客观吻合程度建立起来的吗?实在不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