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大的QuantitativeFinance有多牛?
非常牛的,在英国属于顶尖水平,紧随LSE。曼彻斯特商学院是获得三大认证(AMBA、EQUIS、AACSB)的商学院,也是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协会的认证合作伙伴。 居里夫人初始培训网络(Marie Curie Initial Training Network)风险管理和风险报告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与欧洲和国际合作伙伴国家年轻研究人员的合作,来提供对金融风险度量和管理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的训练。该网络的19位成员由大学和业界伙伴组成,包括了麦肯锡、毕马威、瑞士信贷、苏黎世保险、德国央行、欧洲投资银行研究所、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等许多全球最顶级的行业机构。被认可加入该网络的英国大学仅有曼彻斯特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这两所,并且曼大在其中负责统筹协调工作。 国际大型金融机构,例如高盛、大摩、小摩、花旗这些,都有很多高管和牛人是曼大毕业的。现在中国国内很多金融大牛也是曼大校友,比如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前总经理杨剑波就是曼大计量金融学博士,他是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交易规则的四位起草人之一,现在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兼金融实验室主任。
用物质奖励来鼓励、诱导孩子学习不可行吗?
用物质奖励来鼓励孩子学习是可行的。
但是用什么方法,方式上面有讲究的。
比如,你考试得到好成绩,给你奖励,和只要你努力多长时间,给你奖励。
一个是看结果,一个是看过程。肯定是过程这种奖励更有效果。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努力做事就有回报。
平时我们鼓励孩子的话语是也有不同,“你真聪明”和“你真努力”,哪一种更有效?
如果表扬孩子先天的能力,比如聪明之类,反而会使孩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成绩下降。
表扬时不要说“你只要做了肯定就会成功”,而要说“今天又学习了1小时呢”“这月一次也没有迟到或一次也没缺课呢,真棒”之类,这样通过列举孩子具体达成的目标来表扬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诱导孩子更加努力,迎接更加艰难的挑战。
结果和过程都重要,但我们更要让孩子知道,努力了就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让小孩后面能够更好的,自觉的去学习,快乐学习,而不是一种压力。
用物质奖励來鼓励诱导孩子学习,已经是常态。常见的是学校召开表彰会,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奖状并配以笔记本钢笔等文具给以奖励。这一方面鼓励优秀生更进一步,另一方面给大家作出榜样,诱导大家共同努力学习。许多家长们也是如此,看到孩子成绩提髙,除了夸奖则给孩子以奖励,给钱给物,过年过节发红包,有的并许以***期旅游等,用以奖赏孩子。
总的来说奖励措施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但并非是万能。这是因为物质奖励属于外因,只有通过人脑即学习的内因才能起作用。学习的内因有两种,一种是学习的潜意识,另一种是学习的明确动力。人一生下来,除了哭、吃奶的本能,就开始了后天的学习,学习生存本领。到了上幼儿园上小学,自然形成了学习的潜意识,即人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才能有本领,故***都应上学学习。所以学习是人的天性,到学校学文化这是约定俗成的自然状态,故人必为之。这样的学习潜意识***都有,随着年令的增长,学习目的进一步明朗,即学习是为了成家立业服务社会创建美好生活等,这样学习动力才能强劲持久。在学习潜意识和学习动力的双重作用下,才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所以物质奖励对优秀生来说可进一步强化学习动力,使之好上加好。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应该贯以学习动力的激发教育,单纯的靠奖励,只能起暂时的作用,一味地搞奖励,恐怕会事与愿违。君不见许多穷苦人家的孩子反而有出息,这就是因为这些孩子学习动力实足而然。
所以用奖励来鼓励诱导孩子学习,应因人而异适可而止,配以全方位引导才好起到鼓励诱导之功效。
我认为用物质来诱导孩子学习是不可行的。
用物质来诱导孩子学习,负面作用很多。
一、用物质奖励来鼓励诱导孩子学习,让家长变得很被动。
我过去有一个学生,他的家长就常用金钱和物质来***他,比如孩子在写完作业之后多练一张字,给一元钱,多写一张卷子,给5元钱。开始孩子觉得有趣又好玩儿,而且为了得到更多的钱,孩子愿意写卷子,愿意多练字,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家长再用这一招,激励孩子去练字和写卷子的时候,孩子不愿意干了,并且说我不想要钱了,我的钱还没花完呢。
这样的物质***并没有唤起孩子的自主性,反而让孩子很随意,我高兴写就写,不高兴我就不写,家长很被动。
二、用物质奖励来鼓励诱导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变得功利。
如果孩子们一点点的学习活动都被附加物质的奖励,比如,做完一张卷子可以奖励一个糖果,写一张字可以奖励一个面包。测试达到90分,可以奖励一个玩具。
这在他的头脑中会把目标和物质联系连接起来,孩子想到,只要我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孩子的快乐也是建立在物质上的,他的成就感自我价值感也是建立在物质上面的,而忽略了对学习本身的感情,让孩子一步一步把目标和物质连接起来,变得越来越功利。
三、用物质奖励来鼓励诱导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变得贪婪。
这是心理学当中的过度效应,当家长用物质***学习动机的时候,只能增大孩子们的胃口,让孩子们变得贪婪,一旦奖励机制低于上次的物质***,孩子们学习动机就会下降,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