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座名亭让你记忆深刻?
对我而言,记忆最为深刻的名亭是陶然亭 — 民国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见证地和最终的归宿地。
陶然亭位于北京西城区,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亭名取自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陶然亭建成之后,就成了文人墨客的聚会之地;到了近代,又是志士仁人的活动场所。著名的早期革命领导人 — 高君宇,非常喜欢来这里。高君宇是山西人,他师从李大钊、追随李大钊,并曾任孙中山的秘书。在陶然亭,他经常跟自己一生中最挚爱的女性 — 石评梅一起漫步,探讨人生、革命和文学。石评梅跟高君宇是同乡,小他几岁,是著名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著名进步作家,才华出众,受到鲁迅先生的赞赏和支持。
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和兴趣爱好,高、石彼此深爱着对方,但石评梅是坚定的独身主义者,注定了二人不可能走向婚姻的殿堂。对此,高君宇非常痛苦,但他尊重石评梅的选择。他写信给石评梅:“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1925年,年仅29岁的高君宇因操劳过度,旧病复发而英年早逝。石评梅悲痛之余,深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他依照高君宇生前愿望,把他葬在二人经常漫步的陶然亭。她亲手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题写上诗句,并作哀歌以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三年后,伤心过度的石评梅跟着去世了,友人们把她安葬在陶然亭高君宇的墓旁,并在墓碑上刻上“春风青冢”四字。
后人把高君宇和石评梅的合葬墓称为“高石之墓”。高、石二人的爱情始于陶然亭,并在陶然亭成为永恒。
顺便提一句,高君宇还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鸿雁信使。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党代表大会上,周恩来遇到高君宇,二人深谈甚欢,并互相通报了各自的恋爱情况。会后,周恩来委托高君宇,给远在天津的邓颖超带信。高君宇不负周恩来的托付,在返回北京的途中,特地在天津下车,去给邓颖超送信。
解放后,周恩来、邓颖超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几次特地到陶然亭,凭吊“高石之墓”。
我个人记忆最为深刻的古代著名亭台楼阁当然是黄鹤楼了,相信很多人跟我有同感,不然咱们来数一数从小到大背过的关于黄鹤楼的诗词: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3、楼前黄鹤不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
4、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5、白云黄鹤迹成遗,何独当年丁令威
6、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7、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8、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9、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中国的名亭很多,除 “四大名亭”的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外,还有兰亭、沧浪亭、历下亭、沉香亭等,在杭州西湖的名亭更是密集,每个亭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如纪念“梅妻鹤子”林和靖的放鹤亭、岳飞冤死的风波亭、韩世忠为纪念岳飞而建的翠微亭、纪念苏小小的慕才亭、李卫重建的集贤亭、颇有禅意的我心相印亭等。
在风景优美的“三潭印月”岛上,藏着一座名字很特别的亭——“亭亭亭”,亭虽小,却有“三奇”。
“亭亭亭”来自明代诗人聂大年“塔影亭亭引碧流”诗句。聂大年,江西临川人(王安石、汤显祖的同乡),曾任仁和县(今杭州市辖)县学训导、教谕,这位聂老师在杭州工作生活多年,非常喜欢西湖风景,而且观察细腻入微,写了脍炙人口的《西湖十景诗》。其中一首《三潭印月》:
纤云扫迹浪花收,塔影亭亭引碧流。半夜冰轮初出海,一湖金水欲镕秋。
龙官献璧神光吐,鲛室遗珠瑞气浮。浪说影娥池上景,不知此地有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