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原子弹为何没有研制成功?
纳粹德国在二战初期的气势是很盛的,他们占领了大部分欧洲领土,控制了铀矿及重水的主要产地。更重要的是拥有海森堡这样的天才物理学家,及发现核裂变的科学家——哈恩。
从任何角度,纳粹德国都占尽先机,拥有率先造出***这一大杀器的可能性。也正是因为感到这种压力,齐拉,维格纳和泰勒这些科学家才积极推动美国的***研究***。
实际上也确实是纳粹德国率先开始研究***。紧接着,美国和英国也开始研究。1940年,当时在英国的海森堡的学生派斯计算出来了U235的临界质量只有1-2磅,这意味着造出一颗***的难度要远远低于人们从前的想象。
此后不久的1941年,海森堡及其助手冯·魏扎克在德国正确地推测出可以利用钚来制造核武器,并且他们随之就提出了专利申请。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核武器***并不是统一管理的,除了海森堡的小组外,德国军方也有另外一组科学家在研究核武器。
随着1941年下半年苏德战争的全面展开,德国的工业实力被迅速榨干,相比于美国,德国的工业实力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核***。不论是制造铀弹还是钚弹都需要极大的经费和材料的投入,哪怕生产10千克的U235或钚,都需要将近数十亿德国马克的金钱。与之对比一辆虎式坦克的造价只有25-30万马克,换句话说一个德国版的曼哈顿***将相当于上万辆虎式坦克,而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也只制造了不到2000辆虎式坦克。
谢谢邀请!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没有研制成功?我们大家都知道,经过一战洗礼的德国随着战争狂人***的上台,为一雪前耻开始了疯狂的***运动和暗中积蓄军事力量的准备,并于1939年9月1日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时期德国的科技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并拥有一大批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家。早在二战初期1939年9月26日,德国军备规划局就在柏林组建了由著名物理学家维尔那·海森贝格、奥托·哈恩为首的核研究机构——铀协会。这也标志着德国正式将***纳入了军事科研轨道。1940年5月,纳粹德国横扫挪威和比利时,并由此控制了欧洲唯一具有规模生产重水的挪威维莫克工厂,同时获得了比利时矿业联盟公司库存的几乎占当时世界铀矿总数一半的1200吨精选铀矿。1940年12月,德国建成了它的第一个研究性原子反应堆,并掌握了金属铀的提炼技术。鉴于当时保密和安全及原材料便捷的需要,纳粹德国生产重水的化工厂选址在维莫克,那里四周环山,飞机根本无法进行轰炸。
有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德国用石墨作核反应堆 ,但由于美国特工导致石墨纯度不够,所以在研发核武器时候遇到瓶颈。其实早在1942年9月德国科学家韦尔纳-海松堡在收到了挪威维莫克化工厂运来的重水后,就立刻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的研究将取得突破和成功。重水在核反应堆中主要的作用是用于中子减速,也是制造核武器的关键因素之一。二战时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除了在正面战场上血醒拼杀外,最惊心动魄的另一个战场的较量,就是双方让人眼花缭乱的谍报战。
纳粹德国***研制即将成功的消息很快就让美国***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格罗夫将军感到震惊,并迅速通过艾森豪威尔将***报盟军英国。英国人随即迅速组建了一支由挪威籍军人组成的突击队,由他们负责炸毁重水储藏罐。突击队员几经艰难,终于成功催毁了德国用于核武器的450公斤重水。由于二战前德国的工业基础实力雄厚,所以在短短几个月内就修复了工厂和损毁的设备设施,重新开始生产。为阻止纳粹德国将重水运国本土,在随后的日子里纳粹德国和盟国双方就重水运输和反运输展开了激烈而充满残酷的攻防战。在英国特工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1944年2月20日10点45分,将满载重水即将启航运往德国的"海多罗"号轮船准时引爆,随着滚滚浓烟升腾,德国最后一批珍贵的重水连同它的相关制造设备一同沉入挪威的廷斯贾克湖底。
至此,纳粹德国的***梦也随着″海多罗″号轮船一起彻底终结。这也是二战时德国***没有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对吗?
美国造出了***,他们有奥本海默,有费米,还有玻尔,阵容是如此华丽,以至于坐落于洛斯阿拉莫斯的原子能研究中心被称作“诺贝尔得奖者的集中营”。但德国一点也不差。的确,***的犹太政策赶走了国内几乎一半的精英,纳粹上台的第一年,就有大约2600名学者离开了德国,四分之一的物理学家从德国的大学辞职而去。轴心国流失了27位诺奖获得者,其中包括爱因斯坦、薛定谔、费米、泡利这些最杰出的人物,但德国凭其惊人的实力仍保有对抗全世界的能力。
战争刚一爆发,德国就展开了***的研究***。1939年,全世界只有德国一家在进行原子能的军事应用项目。在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占领着世界上最大的铀矿。同时,德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化学工业。并且,他们仍然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原子的裂变现象就是两个德国人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在前一年发现的。除此之外,德国还有劳厄(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盖革(盖革计数器的发明者)以及魏扎克等顶尖学者。当然,他们还有定海神针海森堡,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所有这些科学家都参与了***的******,成为“铀俱乐部”的成员,海森堡是这个***的总负责人。
然而,事实却是,德国没能造出***,甚至连门都没入。自1942年起,德国似乎已经放弃整个******,而改为研究制造一个提供能源的原子核反应堆。主要原因在于海森堡向军备部长斯佩尔报告说,铀***因技术原因短时间内难以产生任何实际的结果,造出***不大可能。同时,海森堡又使斯佩尔相信,德国的研究仍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斯佩尔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
由于当时战事紧迫,德国的研究***被迫***取一种急功近利的方略,所有不能在六周内见效的***都被暂时搁置。于是,***和斯佩尔达成共识:对***不必花太大力气,不过既然在这方面仍然“领先”,也不妨继续拨款研究下去。
出人意料的是,海森堡为“继续研究下去”所申请附加的预算只有35万帝国马克,近乎杯水车薪。
1944年,纳粹秘密警察首脑希姆莱重新注意到******。他下令拨款,推动***的研究,并建了几个新的铀工厂。可惜彼时战争已进入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