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最幽默的书籍是什么?
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他自己买了一本《阿衰全集》,每天都爱不释手。
我起初并没有在意,主要是那上面的字太小了,后来时间长了,我也有了好奇心,于是找来一个放大镜,对着书看了一段,真是太搞笑了😂️!
宜兴金帆厂堆绘工艺杯值的买吗?
值得
中外合资宜兴金帆陶瓷有限公司是我国著名陶都宜兴蜚声中外的出口陶瓷企业,它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沿104国道、宁杭高速和新长铁路,交通十分便捷。 所属行业;碗 杯子 碟 盘子 酒具 瓷器工艺品。 宜新金帆陶瓷有限公司的碗,盘子,都很不错,花纹细腻,比较少见,看起来很独特。
绘画***吴湖帆的作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如何?
吳湖帆是上世纪中国画坛一重要画家,他集画家.书法家.收藏家.书画鉴定家于一身,在山水画方面,学四王并上溯宋元,打破董其昌南北宗之壁壘,博众家之長,山石轮廓以北宗线条勾出,又以南宗丰富笔法进行修饰,调和北派的刚硬与南派的柔媚,兼宗南北之功,而其青绿山水之设色堪称一绝,在民国时期,他的画极受追捧,最高时达寸金一尺,现艺术品市场上他的画价远没有反映其真正的艺术价值,后市应会有上升。
万松金阙,38年作,成交价4945万元,
锦绣奇峰,成交价4082.5万元,
玉屏秋色,成交4082万元,
石壁疏松,成交价2277万元,
春云烟柳,成交2530万元,
吳湖帆,周煉霞合作荷花鸳鸯,成交1035万元,吳湖帆以从恽南田没骨法转化的吳装荷花,周煉霞以宋人笔法精绘五彩鸳鸯,吳是身富才艺世家子弟,周是美貌多才的民国名媛,他们之间是有一段佳话的,此图或许表明了这一点。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成交价9890万元,1938年,他从民间收得一幅无款无识画作,认定是富春山居图前段"剩山图",第二年,他将剩山图原迹与后半段即"无用师"卷的影印本合裱成一卷,54年依画卷全本临摹了"富春山居图"全卷,第二年,将"剩山图"捐浙江省博物馆,成该馆镇馆之宝,前天我去上博看"董其昌艺术大展",有幸看到从浙博借来同展的"剩山图"。
吴湖帆为20年代我国美术史上的巨匠大家,家学渊源,清代著名画家吴大澄之孙。集书画、收藏、鉴赏于一身。作品风格融通南北学贯古今又自成一体。
像此类大家的作品市场一直看好。但具体价格我不赞成按照每平方尺多少钱那么算。
国内一个大家都知道的著名巨富(名字这里就不提了),办公室一幅大画高2.8米。宽6.8米。是我的好友所画,价钱其实并不高,远没有平时他的一幅小画贵。
同一个画家一生可能作品数千上万。但真正的代表作也就那几幅。精品也不多,大部分是普通的习作。无论在投入精力和用心程度上都有很大差别。比如吴老临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用的是文物级别的老玉版生宣。墨也是明代古墨。自己更是养精蓄锐做了大量前期准备,这样的作品就是精品。无价之宝、与大小无关。所以具体价格一定要和具体作品挂钩。市场行情不能一概而论。
吴湖帆(1894年——1968年)出生在江苏名城苏州一个名门世家,是我国上世纪活跃在江浙、上海一带的绘画大家。他最早是以收藏家和鉴定家的身份引起别人关注的,随着他对历代名家作品的收藏和鉴定越来越多,受名作的熏陶,他的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当他真正拿起毛笔写字、画画时,他比其他同行多了许多便利条件和先天优势。
《楼台烟雨图》
在书法和绘画领域,吴湖帆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他最大的成就在于山水画。因为出生在苏州,明代的“吴门四家”成为吴湖帆学习山水画的最初老师,接着,他通过大量临摹明代***董其昌的山水作品,逐渐领略到传统山水画的精妙。
《云表奇峰》
之后,吴湖帆追根溯源,把元代到宋代的绘画名家的作品风格,通通研习了一番,为他个人绘画功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后来,他就真正开始构建个人风格了。那就是把华夏大地上南派和北派的绘画风格融会贯通,把青绿山水与水墨烘染合二为一,形成一种既浑厚又清逸,雄壮中显秀丽的综合风格,这种风格成为他在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个靓丽标签。
《柳荫垂钓图》
正是依托这种南北兼容的绘画风格,他的山水画被南方和北方的众多人喜爱,不论是学术界还是收藏界,他的山水画受到了一致好评。
戚家军是怎样没落的?
戚家军被朝廷调到东北对付游牧骑兵 这不是找死吗 鸳鸯阵 只能对付散兵游勇 当年戚继光在东北对付蒙古骑兵用的不是鸳鸯阵 而是战车 为什么要用战车了 因为战车可以在野外结阵 抵挡骑兵的冲击 然后用骑兵迂回到敌人后方攻击敌人 让敌人骑兵受两面夹击 这招基本非常有效 可惜戚继光死了 在没有将领可以运用这样的战术了
戚家军不是没落而是被努尔哈赤全歼在沈阳城下。
戚家军成立于明嘉靖年间,倭患肆虐,参将戚继光奉命抗倭,为提高部队素质,先后几次到义乌招募数批农民入伍,组建一支新军。这支军队经过严格训练,成为战斗力很强的精锐部队,开赴抗倭前线。由于这支队伍勇猛善战,威震敌胆,屡立战功,在平倭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建立了伟大的功绩,被誉为“戚家军”。“戚家军”在鸳鸯阵和武器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打击了倭寇,还曾经在蒙古地区重创了蒙古部队。
戚继光死于1588年,之后戚家军的主要将领仍然还在,多位将领在万历年间立功,如援朝中攻克牡丹峰的吴惟忠,而万历年间戚家军的名将只有戚继光的侄子戚金,他率领的部队应该算是比较好的继承了戚家军的传统。
天启元年(1621年)沈阳被后金攻占的时候,一支由川浙兵组成的援辽大军在总兵陈策、童仲揆等率领下,推进到浑河,欲与沈阳城内的明兵对后金兵进行夹击。是役,戚家军最终除极少官兵幸免回辽阳外,陈策、童仲癸与副将戚金、将领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张大斗等大小将校逃回辽阳,从此戚家军不复存在。
浑河之战,后金使用火炮和骑兵的战术破坏了戚家军的车阵,最终全面消灭了明军。而浑河之战大明最后的精锐部队被金军全歼,可以说对明朝是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