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军事化将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
2019年11月中旬,美国负责军控副***卿表示,美国不同意中俄提出的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倡议。早在2015年12月美国就否决了中俄等国联合提交的“不首先在外层空间放置武器”决议案。2019年早些时候,美国还高调提出了组建“太空军”的声明,太空军事化的趋势似乎不可逆,更高层次的全球军备竞赛即将拉开序幕。
事实上,从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太空军事化进程就已拉开序幕,美国启动了“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发射了核动力卫星,“863”***也稳步推进。从目前技术发展情况看,太空的军事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构建太空指挥与信息通路。各国发射的军事侦察卫星、全球定位与导航卫星,已有数千枚日夜不停围绕地球公转。军事卫星的发射手段更加多样,种类更加繁多,已经实现了任务多样化、功能体系化,成为现代信息作战的主要依托。
二是打造太空防御体系。美国的中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就属于这一类,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并进行了陆基、海基网络化的实战部署。太空防御体系建设还有巨***展空间,比如飞船的“交会对接”技术可以用来反卫星,小型化激光武器可以用来攻击卫星等等。
三是筹建太空硬杀伤打击能力。美苏都曾有***将热核弹头部署到太空,但由于风险不可控,一旦坠落可能伤及自身或引发核大战,暂且放弃了部署***。截止目前,太空军事化还未进入硬杀伤阶段,中俄提出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倡议的目的就是阻止太空的硬杀伤部署。
军事强国的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空天飞机等太空武器的研发一刻也没有停止。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在太空部署核武器、高超音速武器与定向能武器将成为现实。按照国际惯例,距离地面100公里(卡门线)的外层空间为太空,不属于哪一国的领空,各国飞行器可以自由穿梭。如果在100公里的太空部署硬杀伤武器,将完全改变未来战争的形态。就像古代攻城战,防守一方用石块砸,用热油浇城墙下的攻城士兵,十分顺手高效。核弹头从太空启动,以数倍音速攻击地面目标,100公里的路程只要几分钟,来自太空的攻击完全无法防御,先发制人打击就可以取得决定性胜利,谁更好战谁就能取得胜利,也许这就是美国不愿意签署“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倡议”的主要原因吧。
美国冷战思维的作战理念已转向太空,组建太空军无异于重启"星球大战"***。这将引起世界先进国家在太空领域军事和科技的激烈竞争。我敢预言,人类未来的战争必然在太空打响。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事实根据的!2019年初,美国在《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中宣布对其导弹防御***进行全面改革,称需要对无赖国家和地区导弹威胁***取全面的导弹防御策略。该报告还确认太空是以太空军为主力的崭新作战领域,称这支部队将确保美国在太空的主导地位。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在索契与国防官员会面时说:"美国军政领导层公开把太空当成战场,打算在那儿开展作战行动。”他还强调,世界上一些领先的国家正在快速发展现代军用航天系统和两用卫星,俄罗斯也需要这样做。因此,从美国和俄罗斯的这些举动来看,冷战思维的作战理念已转向了太空,太空必然是未来战争角逐的战场。太空军事化将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影响,一方面会促进人类科技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却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未来的战争必然是空天一体的全方位战争,没有前方后方,谁掌控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落后就要挨打,科技制胜未来!
敦煌莫高窟是如何发现的?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名义上归顺宋朝、占据沙洲、瓜洲等地的归义军发生哗变,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被侄子曹宗寿逼死,随后自立,对于遥不可及的归义军,宋真宗只好承认事实,派人持印信前往归义军,册封曹宗寿为归义军节度使,御史大夫,谯郡开国侯。
归义军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张义潮,后来曹氏取代张氏,成为世袭归义军节度使,曹宗寿是第七任曹氏节度使,他肆位的时候,归义军已经风雨飘摇,四方强敌环伺,沙洲回鹘、甘州回鹘都、西夏的党项羌、吐蕃的残余势力都威胁着归义军。
连年战乱不断,当时归义军力量已经衰弱,军事实力无法和党项人抗衡,为了避免佛教,文化典籍遭受战火,笃信佛教的曹宗寿于是搜罗下辖区域的典籍藏书四五万件,然后派遣军队秘密的运到敦煌莫高窟封存起来。
曹氏封存经卷的地方就是后来道士王圆箓发现的藏经洞,这时候距离存放已经差不多900年。当时,曹宗寿的想法是有一天战乱弥平后再运出来,继续弘扬佛法。
谁知道后来归义军被西夏军攻占,诸州全部沦陷,曹氏子孙也身死,这一秘密于是慢慢没人知道。数万件珍宝慢慢淹没的历史当中。伴随着历史的还有漫天黄沙。这里的佛教经历千年也没有了早日的兴盛。
本来佛教圣地莫高窟也没了和尚,光绪26年,这里成了一个道士王圆箓的落脚之地,他无意间他发现了这一些大批古文化典籍,宗教图书,佛像雕塑。他们从魏晋南北朝到宋朝归义军败亡,最长封存将近700年间的典籍文物一夜之间重见天日。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谢谢邀请!
莫高窟虽然是一个地名,但不是什么自然界深藏的秘密,而是人类世界级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思想、精神、科技、艺术、智慧的结晶,世界列强馋不足,看之;看不足,取之;取不足,盗之;盗不足,抢之……本就不该被尘封,也就不需要再去发现?
莫高窟,特别是藏经洞里的文物,哪一件不是价值连城!现在有多少万件,堂而皇之在大英帝国、意、法、德、日等曾经的世界列强的陈列馆里展出,在世界级的探险家,收藏家宝库里珍藏,在野心家、贪婪者的保险柜里禁锢?我们祖先近两千年打造的工程,创造的财富,精炼的瑰宝,怎么会弃若敝帚,现在竟然还问“如何发现”,作为中国人,我脸红,我悲哀,我心痛,我愤怒……
如果借“如何发现”这一课题的研讨,能给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升温,能聚拢那些在钱孔里即将弥散的游魂,激励志气,集中火眼金睛,去发现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国宝,利用中华天国如今的神威诚信,运用炎黄子孙的聪明智慧,有理、有利、有节地找回属于我们的所有权。让我们祖先的在天之灵得以安寝,这与空谈乐尊***发现佛光宝地、王圆菉打开藏经洞历史旧闻相比,要有意义千万倍,这个讨论也就大有裨益。
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是中华祖先的信仰遗志,是华夏子民的***尊严,是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必须去发现、去找回!
(即兴原创,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