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值怎么计算?
1、计算公式:测量误差(Δ) = 测量值-真值 修正值为(c)= 真值-测量值2、由于测量仪器、观测者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任何测量数据中不可避免都会含有误差,含有误差的观测数据就称为测量值或观测值。任何一个观测量,客观上总存在一个能代表其真正大小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真值.3、测量值是有误差的,不等同于真值,但接近于真值.用测量值代替真值得出的相对误差很接近真正意义上的相对误差。(1)例如:真值100,测量值99,则:准确意义上的相对误差:1/100=1%,用测量值代替真值得出的相对误差:1/99=1.01%两者很接近.如果测量精度更高,两者的差距就更小了。(2)某测量值为2000,真值为19***,则测量误差: Δ=2000-19***=3,修正值为c=19***-2000=-3。
修正值是指“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修正值等于负的系统误差估计值。
例如:测得值为30.1℃,用计量标准测得的结果是30℃,则已知系统误差的估计值为+0.1℃。也就是修正值为-0.1℃,已修正的测得值等于未修正测得值加修正值,即已修正测得值为30.1℃+(-0.1)℃=30.0℃ 。
工程测量中用水准仪测出了前后视读数并算出了高差。然后***计算是什么。怎么算?公式是?
还需要知道前后视红面读数、尺常数K(红面的起始读数,一般为4.687和4.787)。关于高差的内容:红面高差计算:后视尺—前视尺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黑面所测高差-(红面所测高差±0.100)(是加还是减根据后视尺红面起始读书是4.687还是4.787决定,后视尺为4.687为加,为4.787则减)≤±5mm同一水准尺黑、红面中丝读书的检核:后视尺:K+后视尺黑面读书数-后视尺红面读数≤±3mm前视尺:K+前视尺黑面读数-前视尺红面读数≤±3mm高差中数=0.5×(黑面后视尺-黑面前视尺+(红面后视尺-红面前视尺)±0.100)
高差计算检核:∑(黑面后视尺-黑面前视尺)+∑(红面后视尺-红面前视尺)±0.100=2×∑高差中数关于视距的内容这需要读得上丝和下丝读数,因为仪器不同,这个我就不写了,如果想知道可以再问。以上都是根据四等水准测量总结,其余等级的都与四等的差不多,只是技术要求不一样。
控制测量中怎么计算支导线及成果整理?
由图可知,该支导线起始于两个已知点D、C,途经两个测站T1、T2,在每个测站上观测到的转折角及边长都已经记录到了草图上。
我们可以借助趁手的软件对点位较多的测量路线进行计算。
打开《工程测量***》App,依次进入控制网测量——支导线。
首先,让我们先输入两个已知点的数据。
该支导线一共有3个未知点:T1、T2、T3,我们可以单击右下角的“+”键添加测点。
再输入未知点的观测数据,以T2为例。把T2处观测到的转折角及其到T3的边长分别输入。
本段支导线的转折角在行进方向(D→C→T1→T2→T3)的右侧,因此转折角设置为右角。
因此,我们需要打开设置面板,关闭“转折角左角”的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