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才女,你最欣赏哪一位?
一代才女萧红
在民国时期,我国文坛上涌现出了不少才华横溢的优秀女子,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被人们称作为“民国四大才女”。
这四大才女都很出色,但如果要问我最喜欢哪一个,我想还是才女萧红莫属。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府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她的童年岁月并不怎么美好。由于她的母亲早亡,父亲张廷举续弦后,继母梁亚兰与萧红的感情并不好。
她的父亲张廷举曾担任过呼兰小学的校长、通俗出版社的社长,省教育厅秘书等职,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做派比较新的人物。可他骨子里的观念比较封建守旧。萧红母亲死后,家境也开始变得不怎么好,这时张廷举的工作和家不能做到两头兼顾,加上他心情不好,对家里的孩子也没有太多时间照顾,更没有什么好态度。这些变化都给年幼的萧红留下了很深的印迹。
1928年萧红在哈尔滨读中学。由于受五四进步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受到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萧红对文学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她曾在校刊上发表过一首诗,名叫《吉林之游》,初露头角,就引起人们的热评。
1930年,为反对父亲的包办婚姻,不得已萧红离家出走。后与中学同学汪恩甲相爱并同居,不幸的点怀孕后被抛弃。当时萧红挺着大肚子,生活陷入了困境,只能困守东兴旅馆。旅馆老板还逼着萧红赶快还账,说不还就将人她卖到道外圈楼(低级妓院)去抵债。
没办法,困境中,她向报社投稿,由此认识在报社的萧军,拉开了两人相爱的序幕。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萧红正式走上写作之路。萧红与萧军曾出版过合集《跋涉》,他们二人对鲁迅先生十分敬仰,经常与鲁迅有书信往来。鲁迅也在看过他们作品后,还邀请二人到上海叙谈。
在上海,在鲁迅亲自指导下,萧红很快创作并发表了***《生死场》,而萧军也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八月的乡村》。后来二人的作品都被鲁迅收集到《奴隶丛书》中。
《生死场》以哈尔滨近郊某农村为背景,描写“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乡村的荒野景象,写出了东北乡村底层人们在黑暗的生存状态,以及当地村民和他们视为珍宝的土地,以及牲口之间的故事。
五四运动后,受倡导妇女解放的思想影响,民国出现了一大批女性作家、诗人、文学家等。如秋风扫落叶,为世间敞开了一扇清明之窗。关于四大才女之论,版本很多。其中从文学角度来讲有四位非常出名、才华横溢、才能卓卓的优秀女姓:
一,集美丽与才华于一身。胆识过人的吕碧城。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创作以《红鬃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
二,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作品有《弃儿》、《生死场》、《孤独的生活》、《砂粒》等
三,“高石"之恋,并合葬。生命虽短,其辉可耀的石评梅。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创作以《红鬃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其作品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
四,有“奇才异女”美名的张爱玲。家世显赫。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
她们的家势背景很雄厚,生活也很优越。敢直面面对世间的白眼,做天下女人不敢做之事,佩服又佩服!
在那个***的年代,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们挣脱了封建枷锁,解放了自己,也向世间女子伸出温暖之手。以自己的才能、才华向世人诠释:巾帼不让须眉。独特的文风和新的审美观,如春风吹进那带有浓郁封建气味的年代,为净化那苦难岁月对女子轻视的浊气,可谓贡献了一份力量。传播妇女的解放与自由,并将自身经历和感受融于作品。如一面镜子,又如一盏暖阳。让阅读者,重拾勇气,重塑爱情观、自由观。在人们对爱情、生活失望与悲观时,又如一座灯塔,让迷茫的人们看到了活着的温暖与希望。
四位才女我都崇拜、喜欢,尤张爱玲更甚。
一,张爱玲名句之一: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对我触动很深,经历过爱情,既尝到爱情的甜蜜,及相守的不易,便知道,宽容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二,才华横溢,作品颇多。读过其作品《半生缘》、《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全集》、红学论集《红楼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