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位科学家被誉为科学计量奠基人?
吴承洛被誉为中国近代计量的奠基人,中国近代计量检定员开山祖师。
吴承洛(1892—1955),男,化学家和学会工作活动家。毕生为发展中国的化学事业而献身。许多学术团体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创办过多种科技刊物并担任主编。他对中国度量衡制的统一做过早期工作,对普及科学知识做出了贡献。
蒋国华,男,1944年生于江苏无锡,中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中国科学计量学创始人。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
历任民进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民进十二届北京市委秘书长,北京市十届政协委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普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任第18届太平洋科学大会留学生专题会议中方***,第一、二、三届科研量化评价国际研讨会大会***,第九届国际科学计量学情报计量学大会***。
农村有些农具已渐渐消失了,晒晒你记忆的农具有多少?都有什么用途?
现在农村有很多农具都渐渐消失了,今天就晒晒我记忆中的农具,像这几样农具在农村是有用途的。
记得82年春天生产队解体,老人花560元钱从生产队中买了一匹骡子,又从生产队中花39元钱买来了骡子拉车和干活用的农具“套、按子、盘”。
这三样农具本来在生产队就使用了多年, 买到我家又用了很多年。
“套”;是骡子拉车和拉钬子、犁、镂、耙干活时套在脖子上用的。
“按子”;是骡子拉车和干活时放在脊上用的。
“盘”;是用在骡子腰上的农具。
不管农村有什么活,只要是用骡子干活都离不开这三样农具。
虽然我不是农民,但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青少年时在农村干过农活,我记忆中的农具还真不少。我的家乡在黄淮平原的农村,下面就说几个与播种收获小麦有关系的农具,与朋友们交流吧。
一是犁田的土犁。北方农民种麦前,要先犁地翻土。早年的土犁一般是木框上安铁犁铧,用牛马驴等牲畜拉犁翻地。五十年代农村牲畜少不够用,有时也用人力来拉犁。后来有了拖拉机,带上双轮双铧犁,实行机器翻地,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到七十年代,农村土犁基本就被淘汰了。
二是耙地的木耙。田地犁好以后,有些深浅不一,留下一些犁沟,就用耙来耙平。耙是用井字型的木架钉制的,在木块上钉上粗壮的方型铁钉,俗称耙齿。耙地时用牛马驴拉着木耙,人站在木耙上牵着牲畜,在犁过的田地上把土耙平,为播种小麦打好基础。这种木耙后来也被拖拉机带的铁耙来代替了。
三是播种的木耧。田地平整后,就可以播种小麦了。我们这里过去种麦用的木楼,是用木架制作的,上方有一个木斗,下方安三个铁齿。木耧一般用牲畜拉动,农人扶住耧把摇动前行时,把麦种从木斗三个耧腿中均匀播洒到土地里。每耧三垅,间隔六寸。扶耧播种需要有一定经验和技术才能学会操作。扶耧技术高的人,播种均勻,麦垅笔直,既美观又有利于小麦生长。
问:有些农具已逐渐消失不见了,晒一下你记忆中的农具吧,有何用处呢?
马灯、石磨子、石水缸、宰刀。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农村生活改善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后,不少农具都逐渐消失了,刺楸也来说几样吧。
一、马灯
马灯是消失得较久的农村家用品,是一种煤油灯,可手提,还能挂在马上,特点是可防风避雨。刺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见过,后来就几乎没见过了,估计许多人也只是在古装剧里见过。马灯在现在的生活中确实不多见,有也只是借鉴其外形的电灯,网上也有卖的。
二、石磨
石磨研磨的食品比机器粉碎的好吃,估计是机器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作用于食材,使得食材内部结构产生微妙变化而致。
然而,石磨推起来费时费力,现在人变懒了,发明了粉碎机。这是专门粉碎食材的机器,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它与石磨的不同。
三、石头水缸
现在城镇和一些农村已用上来自来水,随用随开,再也不需要蓄水的水缸了,当然遇到停水提前通知时还可用水桶和盆子临时蓄一些,所以石头水缸在城里消失是必然。
然而,不少农村也不再用石头水缸了,主要是被砖头替代了。刺楸发现,一些农民在新修房子后就不再使用之前的石头水缸了,转而用砖头在灶房砌一个方方正正的蓄水池。
四、宰刀
宰刀是一种用得不多的工具,多用在剁红薯和辣椒,而现在农民做豆瓣酱也变懒了,改用粉碎机来粉碎,轻轻松松就把红辣椒粉碎了。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消失农具的介绍,如果觉得回答得还行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